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 绘好最美“同心圆”
塑器形、刻花纹、打磨、抛光……5月10日,在位于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的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来自天山南北的33名各族职工群众共聚一堂,参加石河子大学新疆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技艺培训班,用匠心守护传承千年的技艺。
“培训班请来了清华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的教授以及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师,新疆各高校的老师给我们授课,从相关政策到艺术创作,再到市场营销,我学到了很多!”24岁的维吾尔族小伙子艾山·艾海提说,“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我更有信心经营好我的土陶工作室了。”
(资料图片)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是师生族别众多的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近20%,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锡伯族等18个民族。行走在学院中,各民族师生共学共进、同心同德的场景随处可见。该学院的标志是由多颗心连接而成的同心圆,寓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由老师、学生共同创作的书法、绘画作品装饰着走廊,也讲述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
“近年来,学院发挥汉语言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新闻与传播等专业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院长杨向奎说。
在石河子大学校内,学院实行民汉学生同班、同学,设置同住宿舍,营造共居共学共成长的氛围;开展诗词传诵、民乐演奏、绘画展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扎实推进文化认同;师生结亲率达100%,老师在专业知识、心理健康、就业创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与帮扶……“来自五湖四海,共聚天山脚下。我们早已相知相惜、相互认可、相互尊重,以家人之名,携手同行。”中国汉语言文学系2021级学生董豪动情地说。
如今,文学艺术学院的民族团结工作已向校外辐射,构建起“学校—师市—全疆”的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新格局。
在八师石河子市,学院与石河子市高级中学、马家坪社区共同举办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各族人民心连心”文艺演出,受到社区群众的欢迎。在三师图木舒克市,学院与当地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少数民族非遗研培项目实施等13个方面开展精准帮扶。
在三师五十一团幼儿园,前来支教的文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师宋夕险用音乐来辅助小朋友们学习、编排经典芭蕾舞蹈和情景剧。每当手风琴动人的旋律响起的时候,一群叶尔羌河畔的孩子们,便用质朴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理想的憧憬。这是最美妙的音乐童年,也是园丁们最好的青春见证。
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文学艺术学院近5年组织开展了5期少数民族教师“岗位能力提高”培训项目、5期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培训千余名少数民族学员;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开展非遗技能培训,举办陶艺、印花布织染、刺绣、柳条编织等12期培训班,许多培训学员返乡后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学员全体师生有信心、有决心发挥‘文化润疆工程’的引领作用,谱写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美好篇章。”杨向奎说。(兵团日报全媒体实习记者 赵优)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