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看点:健康科普丨想要有效降血糖 科学饮食很关键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彭婷
(资料图)
今年5月15至21日是第9届全民营养周,主题为“合理膳食 食养是良医”。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呈上升趋势,其中很多患者在饮食上犯愁,吃多了怕血糖高,吃少了怕低血糖。为此,记者采访了湘潭市中心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崔立全,他按照《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对糖尿病患者日常食养提出8条建议。
食物多样,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
在平衡膳食基础上,以控制血糖为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多样。主食要定量、约一手掌分量,以全谷物、各种豆类等为主;蔬菜约2手掌分量;水果限量,约一个猕猴桃或3至4个樱桃等,同时可添加一个鸡蛋。少油、少盐、限糖、限酒,适当多饮水。
能量适宜,控制超重肥胖和预防消瘦
膳食能量是体重管理也是血糖控制的核心。膳食能量来自于谷物、油脂、肉类、蛋类、奶类、坚果、水果、蔬菜等食物。轻体力劳动成年糖尿病患者(身高170cm,体重65kg)每日膳食能量为:谷、薯类主食200至250g;蔬菜500至750g,深色蔬菜(油菜、西兰花、茼蒿、油麦菜、红菜苔等)占二分之一;鸡蛋、瘦肉、鱼肉等动物相关性食品约150至200g;牛奶200ml;植物油摄入量25g。
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重保持体重在理想范围内。肥胖患者减重后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控制。消瘦或营养不良患者,应在营养师指导下,通过增加膳食能量、蛋白质供给,结合抗阻运动增加体重,达到和维持理想体重。老年患者应注意预防肌肉衰减并保持健康体重。
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食物
选择荞麦、黑米、燕麦、玉米、黑麦面包等全谷物类食物或低GI食物,如山药、土豆、红薯、豆类等作为主食。主食定量,不宜过多,同时养成先吃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
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多选择餐后运动,每周至少5天,每次30至45分钟,如:快走、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室内游泳等。若无禁忌,最好开展一周2次的举哑铃、做俯卧撑及器械类等抗阻运动,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清淡饮食,限制饮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
所有糖尿病患者,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5g,可以使用定量的盐勺。除食盐外,很多调味料都是高盐食品,如蚝油、酱油、生抽、腐乳等,要注意控制总量。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g以内,不用动物油脂,采用植物油烹饪,选择蒸、煮、炖、焖、水滑、熘、拌等烹饪方式控制烹饪用油。多饮水,女性每天1500ml、男性每天1700ml,建议选择白开水、淡茶水或淡咖啡,不喝含糖饮料,无糖饮料也要尽量少喝。限制饮酒,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食养有道,合理选择应用食药物质
中医学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把日常膳食和传统中医养生食谱相结合,在湘潭地区,夏季常见的早餐食谱有:鸡肉茯苓混沌(馄饨皮70g,鸡胸肉25g,茯苓*10g,生姜*3g);中餐食谱:黄焖鳝鱼(黄瓜50g,紫苏*10g,姜*10g,黄鳝150g);晚餐食谱:老姜肉片汤(木耳5g,姜*10g,瘦猪肉25g)。*为食谱中用到的食药物质,如茯苓、紫苏、生姜等。
规律进餐,合理加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
一日三餐及加餐时间相对固定,一定要吃早餐,不吃早餐容易导致午餐前低血糖,中餐时因为饥饿又进食过多,从而出现午餐后高血糖,出现血糖波动。适当加餐旨在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在三餐基础上安排加餐,加餐的量要从三次正餐中扣减出来,保证全天总能量不变。加餐食物可以选择低GI水果,如柚子、圣女果、樱桃、柑橘、鲜桃、猕猴桃等。不暴饮暴食,不吃零食、饮料,减少聚餐。吃晚餐最佳时间为17点至18点,晚餐不宜吃太晚,晚餐后适当散步。
自我管理,定期营养咨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
糖尿病患者需要学习糖尿病相关基本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包括膳食营养配餐、烹饪、运动、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技术,以及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等。主动和专业医师团队建立微信咨询和随访服务关系,接受个性化治疗方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