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来友你 | 清源街道康宜园社区“邻聚力”撬动微治理 小积分实现益循环
今年,康宜园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宜居社区为目标,打造“宜彩阳光”党建品牌,通过“宜彩社团”招募、“宜彩志愿队伍”建设、“益彩银行”公益循环体系打造三项行动,全力实现“社区活动友邻组织、公益服务友邻参与”的居民生活图景,构建居民生活多彩、共治渠道多彩、为向好变化“喝彩”的熟人家园。
百名暖邻“组队”搭班为邻送服务
(相关资料图)
“希望家园环境能再提升”“希望楼门互助氛围更浓”……今年年初,对标居民对家园建设的美好期望,康宜园社区成立了5支志愿服务队,服务内容涵盖了孤寡老人帮扶、环境提升、青少年教育等多个层面。志愿队伍的组成也十分多元,分别由周边学校、辖区党员、业委会代表、居民骨干牵头成立,前期通过志愿队伍招募、规范、提升等系列举措,推动了多元主体有序回社区报到、参与社区治理。
▲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志愿服务队成立
▲社区书记孙佳为党员先锋服务队授旗
其中,以一老一小为服务对象的“宜彩阳光”志愿服务队最受居民欢迎,67岁的柴先生就是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忠粉”。2021年,柴先生因病瘫痪在床,日常生活都由老伴照料。随着年纪的增大,老伴体能也日渐下降,简单的翻身、上厕所都成了难题。常规就医、换洗被褥可以等儿子周末来办,但遇到急事常常得求助社工。
▲郑文华帮柴先生按摩
“我是退役老兵,有事可以找我。”“宜彩阳光”志愿服务队队员郑文华听说此事后,便主动挑起了担子。从那时起,柴先生每次去医院,旁边都会有郑文华陪同,推轮椅、拿药,他忙前忙后;为帮柴先生恢复身体,郑文华每天坚持为其康复按摩1小时;由于身患疾病,柴先生精神消沉,郑文华就每天陪他聊天、谈心……一帮就是一年。
在郑文华的陪伴与关照下,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身体也渐渐好转,为感谢郑文华的帮助,他手写了感谢信交给社工。
▲郑文华参加社区周末大扫除
在社区的统筹、规范下,像郑文华一样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来自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志愿服务队、北京市大兴区第十二幼儿园志愿服务队的师生们,每到周末便参与社区大扫除;党员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主动劝导堆物堆料、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宜彩阳光”志愿队的小小送报员们每周敲开邻里门,传递家园大小事。
宜彩社团招新“兴趣班”楼下开办
康宜园社区为保障房小区,居民多数处于“人户分离”状态,对小区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今年来,康宜园社区探索文化聚民的新路径,以舞蹈、摄影、模特等兴趣社团建设为主线,充分挖掘和培养各类文体骨干,组织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推动“陌生社区”回归“熟人社会”。
社区先从兴趣摸排入手,通过走访问需、线上问卷等形式,收集居民的文化需求10余个。对标居民需求,挖掘本地文化带头人,通过规范现有组织、报名征集、聘请专业团队督导、能力培训系列举措,现已完成4支队伍的打造升级。
▲康宜园模特队正在排练
7月12日,在康宜园社区活动室,社区合唱队正在开展第5次声乐培训,老师结合乐理知识,现场教学《我和我的祖国》,10多名队员学得格外认真。
▲康宜园合唱队正在进行排练
用文化服务群众,文化涵养也让社区面貌一新。如今,社区摄影队每天都有人在线上社群分享美照,用镜头捕捉家园变化;书法队的几名老师,以作品为“媒介”,在日常点滴中宣传着传统文化。从一个带头人到一群响应者,从参加“兴趣班”到公益反哺邻里,康宜园的“熟邻”“暖邻”越聚越多。
益彩银行体系激发邻里暖作为
为进一步激活社区内生动力,康宜园社区创新打造“益彩银行”志愿服务激励回馈体系,制定了积分制管理的工作方案,通过本地“星级”志愿评定、阳光币兑换,推进基层社区治理。
▲志愿者为老人测量血压
“积分按志愿时长来评定,1小时等于1积分,年度内累积使用、次年重新积分。”据社区书记孙佳介绍,只要居民在“志愿北京”注册为志愿者,并报名加入“宜彩阳光”志愿服务队即可参与本地“星级”志愿评定。
全年累计积分1-100,认定为“一星志愿者”;101-300分认定为“二星志愿者”;301-600分为“三星志愿者”;超1000分,则认定为“五星志愿者”。如今,已有多位居民达到三星标准,冲刺成“五星志愿者”已成宜彩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的目标。
▲志愿者上门为老人打扫卫生
实现公益循环,康宜园社区在给予荣誉的同时,还辅以物质奖励。1积分可兑换1阳光币,用于年底兑换礼品,积分数量还可用于年底优秀人物评选,通过评选、晾晒,提高邻里熟人的知名度、信任度,推动社区从“他治”向“自治”转变。
来源|康宜园社区
制作|清源街道融媒体中心 审核 | 市民活动中心 签发| 王喆本期互动
#欢迎转发#
欢迎留言分享
往期精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