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环球精选!出海分化,车市激荡向前

环球网产经     2023-05-09 21:19:43

2022年,车市激荡依旧。

行业全年经历了原材料价格疯涨、油价高企、疫情反复以及供应链紧缺甚至中断等困难,生产和销售遭遇巨大冲击。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以超预期的速度赛跑,出口竞争力的大幅增强让车企全年出口突破300万辆,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扬帆出海的进程中,汽车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国际金融报》梳理了典型车企的年报,以期从盈利能力、营销成效、出海进程、薪资指标等维度详解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市场中,车企们的真实内里。


【资料图】

盈利真相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统计车企中超八成营收取得了增长,18家代表车企中仅上汽集团、江淮汽车、华晨中国与众泰汽车同比出现下滑。

上汽、江淮营收下滑

具体来看,去年总营收超千亿的车企有7家,其中上汽集团拔得头筹,以7440.63亿元的总营收遥遥领先,但同比来看其营收却下滑4.59%,其中汽车制造业务的营业收入为7209.88亿元,同比下降5.12%,对此,上汽集团表示去年产业链供应链运转受阻、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等超预期因素对公司业绩产生了影响。

比亚迪去年营收增长96.2%至4240.6亿元,排名第二,其中汽车业务营收占比76.57%。

北京汽车以1904.6亿元的营收排在上汽和比亚迪之后,同比微增8.26%,主要依靠北京奔驰的高售价车辆,该部分营收占比达96%。

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占据了千亿阵营的另外四个席位,对应营收分别为1479.6亿元、1373.4亿元、1212.5亿元和1100.06亿元。其中吉利汽车和广汽集团增幅均超过45%,长城汽车的营收则显露疲态,增幅仅为0.69%。

营收在百亿阵营的共有6家,以新势力车企为主。蔚来汽车、理想汽车领头,实现营收492.69亿元和452.87亿元,相较去年理想汽车营收增长了67.7%。作为为数不多营收下滑的车企,江淮汽车去年营收364.95亿元,降幅达9.25%,从年报来看,营收下滑主要因为报告期内公司汽车销量的减少。得益于华为的助力,赛力斯去年营收增长104%至341.05亿元。

小鹏汽车去年营收268.55亿元,同比增长27.95%。零跑汽车去年总营收123.85亿元,增幅达295.4%,这也是目前上市车企中增长幅度最大的,零跑解释称主要由于汽车销量的增加以及产品平均售价提升。

营收低于百亿的车企共5家,其中北汽蓝谷营收95.14亿元,力帆科技和海马汽车实现营收86.54亿元和23.77亿元。华晨雷诺的不再并表让华晨中国营收下滑47.21%至11.31亿元。众泰汽车去年总营收7.83亿元,同比下滑5.09%,一个有意思的点在于,汽车业务仅占众泰汽车营收的45.82%,目前其营收大头来自家具制造。

广汽整车制造毛利率1.1%

作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18家代表车企的平均毛利率为11.16%。

其中整体毛利率超20%的共3家,分别为长安汽车、北汽集团与华晨中国。其中,长安汽车整体毛利率为20.49%,同比增长3.85个百分点。北京汽车的整体毛利率为22.23%,同比上涨0.83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北京奔驰的毛利率上升。剔除掉华晨雷诺的影响后,华晨中国去年整体毛利率升至20.8%。

整体毛利率在10%-20%的数量过半,但同比增长的仅有4家,包括上汽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与赛力斯。上汽集团去年整体毛利率11.79%,同比增长0.44个百分点,然而其汽车业务毛利率仅为9.61%,得益于金融业务毛利率高达80.63%,拉升了综合毛利率。比亚迪去年整体毛利率为17.04%,同比上涨4.01个百分点;长城汽车去年整体毛利率达到19.37%,同比增长3.21个百分点,公司认为这主要因为单车平均售价有所提高,期间长城汽车单车均价为12.9万元,同比上升2.29万元;赛力斯去年整体毛利率为11.32%,同比上升7.55个百分点,公司称由于新车销售快速放量带来的规模效应。

9家车企毛利率在去年出现下滑,包括广汽集团、吉利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力帆科技、北汽蓝谷、众泰汽车以及海马汽车。

具体来看,广汽集团整体毛利率为5.43%,同比下滑0.63个百分点,其中整车制造业务毛利率仅为1.1%;吉利汽车整体毛利率为14.1%,同比下滑3.01个百分点,公司称由于新能源单车毛利率表现仍大幅度弱于燃油车,且新能源销量占比大幅度提升,导致整体毛利率下滑。

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的毛利率也呈下滑态势,其中蔚来汽车毛利率为三者中最低,同比下降8.5个百分点至10.4%,蔚来汽车将其归咎于库存准备金增加、生产设施加速折旧、单车电池成本增加等因素,叠加汽车毛利率下降及2022年第三季度高毛利的新能源汽车积分销售导致的其他销售利润率下降所致。小鹏汽车下降1个百分点至11.5%,而其汽车毛利率仅有9.4%,同比下滑2.1个百分点,公司称主要是由于销售折扣增加及材料成本上涨所致;理想汽车则下降1.9个百分点至19.4%,公司表示,锂矿涨价、清库存,以及新产品未达到规模效应等因素对公司利润率影响大概在2%,预计2023年毛利率指引还将保持在20%以上。

众泰汽车去年报告期内的整体毛利率为10.65%。海马汽车去年整体毛利率为9.82%,同比下滑8.85个百分点,汽车制造的毛利率为-2.44%,同比下滑12.26个百分点,海马汽车给出的解释为将停工停产期间的设备折旧计入了营收成本。力帆科技去年整体毛利率为8.84%,同比下降7.23个百分点。

利润藏玄机

相较于营收的普遍上涨,车企们的利润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不仅如此,各家的盈利数据还藏有不少玄机。

记者统计的18家代表车企中,归母净利润超百亿的车企仅有比亚迪和上汽集团两家。

新晋“利润王”比亚迪的新能源补贴收入为104.38亿元,其中16.76亿元计入到合并利润表。此外,由于利息收入的增加和利息支出的减少,比亚迪去年财务费用减少了超7.1亿元,这些因素都助力了其利润表现。

多年蝉联利润王之位的上汽集团,除了营收下滑之外,归母净利润也下降34.3%至161.17亿元,这一情况主要由于旗下的“利润奶牛”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业绩呈现疲软状态,上汽大众的归母净利润首次跌破百亿,仅有87.29亿元,同比下滑14%,上汽通用为55.79亿元,同比下滑23.2%,较2019年相比跌超近50%。

长城汽车位列归母净利榜第三位。实际上去年长城汽车表现并不乐观,销量下滑超20万辆,且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研发费用更是同比增加43.56%至64.45亿元。即便多项支出扩大,但由于汇率收益幸运增加24.88亿元,使得长城汽车毛利达266亿元,同比上升20.71%,归母净利82.66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22.9%。广汽集团以80.68亿元的归母净利排在长城汽车之后。

营收增幅仅为15.32%的长安汽车,归母净利却大增119.52%至77.98亿元,然而此举并不意味着长安汽车盈利能力的提升。去年长安汽车利息费用的减少叠加利息收入增加,使其财务收入由去年同期的6.96亿元增长到8.26亿元,增幅18.7%。同时公司的其他收益也由此前的0.4亿元大幅跃升至2.84亿元,增幅超6倍,对此年报中并未给出收益明细。此外,所得税费用也助力了其盈利表现,2021年该项费用为0.11亿元,这也意味着年内长安汽车通过退税等方式收到了数亿的所得税。多举并措之下,长安汽车利润大增。

剔除华晨雷诺后,华晨中国归母净利也下滑40.25%至71.47亿元。

相较于营收45.61%的增长,吉利汽车的归母净利增幅不及此,去年其归母净利为52.6亿元,同比增长9%,而毛利率下降3个点至14.12%。

18家车企中,9家处于亏损状态,占比一半。

其中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与零跑汽车虽仍处于净亏损状态,但同比均有改善,其中理想汽车的净亏损改善情况最佳,去年该公司净亏损20.12亿元,同比改善525.97%,是目前新势力中有望最早实现盈利的。营收最高的蔚来汽车亏损也最多,达到145.59亿元。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分别净亏损91.39亿元与51.09亿元,同比改善88.07%与79.52%。

同样呈亏损状态的还有北汽蓝谷、江淮汽车、赛力斯、海马汽车与众泰汽车,且和去年相比,上述车企的亏损还在进一步扩大。

北汽蓝谷去年增收不增利,营收增长9.4%,归母净利却下滑4.22%至-54.65亿元,对此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动力电池等零部件成本上涨,进而挤压利润空间,同时公司产品销量还未起到规模性效应。除了亏损扩大,北汽蓝谷的现金流也不容乐观。期间经营性现金流减少29.36%,投资性和筹资性现金流为负,且去年北汽蓝谷筹资性现金流由去年同期的-2.4亿元扩大至-51.67亿元。

江淮汽车去年营收、利润双降,具体来看,销量减少导致营收下滑,然而江淮汽车的销售、研发等费用并没有降低,叠加投资收益减少和信用减值、资产减值的扩大,净利由去年的0.13亿元降至-15.82亿元。

海马汽车则表示原材料价格、芯片短缺等导致的生产端压力持续增加是亏损的主要原因。

出海分化

去年以来,车企在生产销量端发力显著。

据记者统计,18家代表车企中,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6家销量突破百万。

6家车企销量破百万

其中,上汽集团以530.26万辆的全年销量稳居国内销量第一,但同比来看其销量下滑了2.94%。其中,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依然是集团的销售倚仗,年内分别实现销量160万辆、132万辆和117万辆,三家合计撑起了上汽集团77%的销量。一个不好的信号是,三家之中两家销量同比出现下滑,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减少3.62%,上汽通用销量下滑12.13%。肩负销量重任的子公司业绩出现颓势,倾注资源的新能源业务——智己汽车又未有起色。去年全年,智己汽车年销仅5000辆,月均400辆左右,而库存率达到21%左右的高位。对照来看,广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车埃安去年销量为27.1万辆。

广汽集团和长安汽车分别以243.38万辆和234.6万辆位居销量榜的二、三名。比亚迪自去年3月停售燃油车后,完成了全年180.25万辆的销售数据,销量排名上升至第四。

自2017年以来长期霸榜的“自主品牌一哥”吉利,2022年全年销售143.3万辆,被比亚迪赶下王座并拉开近37万辆的差距。销量掉队的吉利汽车,股价也一落千丈,从2022年初的22港元跌至5月4日的收盘价9.59港元,降幅约56%。此外,2022年吉利汽车旗下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2.87万辆,占比22.9%,而早在2015年吉利汽车便提出“蓝色吉利行动”,放话2020年新能源车销量要占吉利汽车整体销量的90%以上,如今已超期两年,吉利汽车距离此目标还有67%的差距。

长城汽车去年销售106.17万辆,同比减少17.11%,其中国内市场销售88.96万辆,减少超25万辆,拖累长城汽车整体销量下滑。公司六大子品牌中除了坦克销量上涨,哈弗、魏牌、长城皮卡、欧拉的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销量在50万-100万辆的有北京汽车、华晨中国和江淮汽车。其中北京汽车全年销量94.7万辆,由于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增长,燃油车市场逐渐被抢占,导致公司全年销量较同期下降8.15%;华晨中国全年销售69.49万辆,江淮汽车全年销量下滑5.54%至50.04万辆,江淮汽车的业务板块主要分为商用车、乘用车和客车三块,去年商用车和客车销量分别下滑27.13%和18.36%,导致了整体销量下滑。

销量在50万辆以下的车企共9家,多数为新能源车企。

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去年分别销售13.32万辆、12.25万辆、12.08万辆以及11.12万辆。北汽蓝谷全年销量仅有5.02万辆,大规模的投入却没能带来销量提升,第三方数据显示,北汽蓝谷旗下主打新能源品牌——极狐汽车全年批发量仅在1.2万辆左右。众泰汽车全年销量仅为502辆。

名爵“墙内开花墙外香”

产销增长的背后,车企也在加速出海。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340万台,同比增长55%,其中新能源车达112万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汽车出口未来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预计高增长。

据记者统计,去年国内整车出口量前五名分别为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和江淮汽车。

其中上汽集团出口成绩亮眼,2022年海外销量达101.75万辆,约占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30%。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国内表现一般的MG(名爵)品牌,在海外市场却颇为“吃香”。作为海外市场最受欢迎的中国车,名爵去年在海外销量首次突破50万辆,贡献上汽集团近一半的出口量,仅名爵ZS一款车型就出口12.35万辆。

除上汽集团外,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也是出口大户,去年分别实现出口24.9万辆和19.82万辆,增速均在50%以上。长安汽车主力出口车型是CS系列,主要面向沙特、巴基斯坦等国家。吉利汽车主力出口车型为缤越、领克,主要面向东南亚、东欧和中东等国家,得益于此前收购沃尔沃,吉利在美国、瑞典、德国等地出口表现良好。

传统车企中,出口量最少的三家分别为海马汽车、广汽集团和比亚迪,依次对应2.12万辆、3.3万辆和4.53万辆。其中广汽集团去年总销量超两百万辆,境外市场销量占比却不足1.4%,和广汽集团同为两百万销量的长安汽车,去年海外销量达24.9万辆,占比10.61%。对此,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此前在业绩会作出反思,“2022年我们在国内市场排名第四,国际化却连前十都进不了,这与我们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完全不相称。”

虽然全年出口量仅为4.53万辆,占比总销量约3%,但比亚迪的出口业务增速却是最快的,去年同比增长194.54%。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比亚迪(计划)今年出口泰国5万辆,市占率达10%。”根据王传福预判,比亚迪在其他地区渗透率从1%到5%可能需要5年。“具体数据现在很难说,但是我们有信心把泰国的经验复制到全球”。据比亚迪官方披露,2023年一季度公司乘用车出口达3.87万辆,接近去年全年出口量。

新势力方面,除了理想汽车之外,蔚来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都在积极拓展出海业务,但上述车企均未在年报中披露海外销量数据。

记者从全球汽车产业平台Marklines获悉,2022年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的出口销量分别为1204辆、754辆,零跑汽车则于2022年11月才宣布出海以色列,销量为58辆。

从路径选择来看,中国乘用车出口的前五大市场是墨西哥、沙特、比利时、英国和智利,新能源车则更倾向于比利时、英国、泰国、菲律宾和印度。

费用背后

行业竞争之下,车企们除了在销量和营收上较劲,研发支出也是军备竞赛项目之一。

3家车企研发费用过百亿

《国际金融报》统计的18家车企中,除华晨中国未公布研发费用外,研发费用过百亿的仅有比亚迪、上汽集团和蔚来汽车。

其中,比亚迪对于研发投入最舍得,2022年累计研发费用达到186.54亿元,同比上涨133.44%,期间比亚迪暂停了燃油车的生产与销售,全面转型新能源且开发多项技术。上汽去年的研发支出为180.31亿元,同比下降8.33%,虽然基数高,但对比总营收来看,上汽集团的研发占比仅为2.5%,在车企中属于下游。和上汽集团一样,去年研发费用下滑的还有力帆科技和海马汽车。

蔚来汽车去年研发投入高达108.36亿元,同比上涨136%,是新势力车企中研发投入最多的,主要用于电池、芯片、新平台和新车型等领域的投入。蔚来创始人李斌曾表示,单季度研发费用保持在30亿元水平,将会在中短期内成为常态。

研发费用在50亿-100亿元的车企有4家,包括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

记者梳理发现,车企的研发费用大部分用于布局或持续加码新能源汽车赛道,以此抢占技术制高点。

长城汽车去年的研发费用为64.45亿元,同比上涨43.56%,主要由于智能化、电动化、新车型项目研发投入增加所致。吉利汽车的研发活动支出67.65亿元,主要用于车辆研发以及动力、技术的研发。理想汽车去年研发费用共67.8亿元,同比增长106.31%,加大了对电驱动、智能驾驶等方面投入,公司董事长李想称,如今业绩表现得益于不断地投入研发。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在52.15亿元,同比增长26.75%,其主要用于多平台布局、智能驾驶算法更新以及新车型研发投入增加。长安汽车去年研发支出43.1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广汽集团去年研发费用上涨72.6%,但依然处于17.07亿元低位,且在营收中占比仅为1.6%。海马汽车研发费用为2.35亿元,排名倒数第三。力帆科技和众泰汽车研发费用不足1亿元,为榜单中最低的两家车企。

蔚来单车营销费用8.6万

除了在研发端下血本,车企们在销售端也不遗余力。记者梳理发现,18家车企中仅广汽集团与华晨中国的营销费用同比下滑,与此同时,7家车企的单车营销费用过万。

具体来看,上汽集团全年营销费用高达301.75亿元,同比上涨2.27%,但由于销量基数过大,单车的营销费用仅为0.57万元。比亚迪的全年营销费用达到150.6亿元,同比增长147.64%,变动源于新能源汽车业务快速增长,其对应单车营销费用为0.84万元。北京汽车的营销费用为111.77亿元,同比增长8.39%,单车营销费用达1.18万元。

相较传统车企,新势力们在营销端显得更舍得投入。据统计,上市的四家新势力单车营销费用均突破万元。

其中,蔚来汽车去年营销费用达105.37亿元,同比上涨53.2%,去年全年蔚来汽车仅销售12.25万辆,分摊后每辆车的营销费用高达8.6万元,成为目前市场上最舍得花钱营销的车企。小鹏汽车去年营销费用为66.88亿元,同比增长26.1%,折算后单车营销费在5.54万元。理想汽车全年有56.65亿元花在营销上,对应单车营销成本4.25万元。零跑汽车营销费用则为11.14亿元,同比增长160.27%,作为新势力中起售价最低的车企,其单车营销费用也达到1万元。

北汽蓝谷在营销端也毫不手软,去年其营销费用达19.92亿元,同比增长19.15%,单车营销费用更不亚于新势力,达到3.97万元,然而大手笔营销投入并未给北汽蓝谷销量带来助力,去年仅销售5.02万辆,力推的极狐汽车全年销量仅在1.2万辆左右。

赛力斯在华为的加持下,对旗下问界加大投入,公司去年营销费用达48.2亿元,同比增幅276.54%,单车营销费用也升至1.8万元。

相较上述车企,广汽集团对营销费用的管控表现突出。

去年广汽集团的营销费用下降2.58%至42.28亿元,这也是被统计车企中少数营销费用同比下滑的企业,其单车营销费用仅为0.17万元,也是目前车企中单车营销费用最低者。

剔除了华晨雷诺的数据后,华晨中国去年公司营销费用下滑75.84%至0.34亿元。

薪资差异

这个风口中的行业,投身其中的从业者收入究竟如何?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发现,管理层前三位薪资总额最高的三家分别为理想汽车、零跑汽车和吉利汽车。

理想汽车最壕,2022年董事酬金支出高达12298.4万元,同比增长34%,占据高管薪资榜榜首。

三位核心高管李想、沈亚楠(2022年12月已离任)和李铁,对应薪酬分别为170.5万元、2087.4万元、1 亿元。

董事长李想自己只拿百万年薪,却给另外两位高管开出“天价”薪酬。其中,CFO李铁的一亿薪酬中,工资津贴272.9万元、退休金13.1万元、股份支付薪酬部分则高达8464万元。2号核心人物理想汽车前总裁沈亚楠2022年薪酬为2087.4万元,相较2021年的8750万有所缩水。此前,沈亚楠曾因“2天套现近一亿”而冲上热搜,去年9月沈亚楠在两个工作日内抛售100万股股票,套现金额约9115万元,之后于年底宣布辞职。

去年刚上市的零跑汽车高管人均薪资位列第二名,达到了4000万级。

虽然零跑汽车的净亏损还在进一步扩大,但高管薪资直线暴涨。2022年零跑汽车董事长、CEO朱江明年薪5636.1万元,相较2021年同比大涨490.4%,总裁吴保军也拿到4382.3万元的薪酬,同比增长12%。

此外,吉利汽车薪酬前三的高管人均也达到了3324.17万元,和李想相似,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只拿40.8万年薪,而极氪CEO安聪慧、吉利集团CEO桂生悦、吉利控股CEO李东辉薪资总额分别为4188万元、3191.1万元和2665.4万元。

总体来看,车企高管薪资差异较大,吉利汽车之后,车企前三位高管薪酬均值便断崖下跌至比亚迪的909万和华晨中国的603万元。以比亚迪为例,副总裁李柯、廉玉波、罗红斌的薪酬分别为960.2万元、882.5万元、887万元,董事长王传福薪酬排在公司第六位。长城汽车薪资排名前三的高管平均薪酬为427.2万元,其中董事长魏建军575.49万元、总经理穆峰403.62万元、副董事长赵国庆302.49万元。

赛力斯、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的前三位高管薪酬均值均超过300万元。

江淮汽车和海马汽车的高管薪资则相对较低,前三位高管平均薪酬不足百万。其中江淮汽车高管收入普遍在57.62万-91.3万元,副总经理张鹏收入最高,达91.3万元,总经理李明为86.68万元。

员工人均薪酬方面,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公布数据的17家车企人均薪资为19.5万元,其中7家在均值之上,10家不及均值。

具体到各家来看,人均薪资和车企的盈利情况似乎并不对等。

2022年北汽蓝谷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全年销量仅为5.02万辆,在19家上市车企中排名倒数第三。销量低迷,北汽蓝谷的利润总额和归母净利的亏损也在进一步扩大。然而这些并未影响北汽蓝谷的优渥待遇,其全年人均薪资35万元,位列17家代表车企第一名。

北京汽车和零跑汽车紧随其后,人均薪资分别为29.8万元和28.01万元,位列第二、第三名。华晨中国、长安汽车、江铃汽车的人均薪资也在20万元以上。

除了零跑汽车,对高管一掷千金的理想汽车、吉利汽车人均薪资排名仅位于中下游。其中吉利汽车人均薪资为17.79万元,排在第9位,理想汽车人均薪资14.81万元,排名第12。

“利润王”比亚迪的人均薪资仅为10.73万元,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破产重组的力帆汽车。

这一情况或和生产人数占比较高有关。年报披露,比亚迪报告期领取薪资的总人数为57万人,其中生产人员占比77.5%达44.2万人,拉低了平均薪资。近年来,比亚迪的快速发展让就业市场出现了“清北毕业生奔赴比亚迪”的趋势。据了解,比亚迪2023年校招薪资根据学历和学校划分不同等级,除了小部分清北毕业生之外,其余校招生薪资都只处于行业中等水平。其中双非本科毕业签约月薪为5500元,综合年薪(含36%绩效)约8.9万元;985硕士基本月薪12000元,综合年薪(含36%绩效)约19.6万元。

排在倒数第三的是广汽集团,2022年人均薪资为11.84万元。

◎ 记者 孙婉秋 吴迪 见习记者 水芙蓉 文中表格均为吴迪制

X 关闭

太平洋医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